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aqkz.net!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288章 畏罪自杀
  滑稽的场面出现,舒忠义心情瞬间大好,最佳替罪羊出现了。
  倒霉蛋青年,被衍圣公亲点心怀鬼胎。
  一旦衍圣公发生意外,他就是最大嫌疑人。
  事情变成了孔家内斗,他们这些人身上的责任,一下子就轻了。
  带着救回来的众人,一路急行军,终于赶在敌军围城前夕,返回了济南城。
  疼痛难忍的衍圣公,早就在半路上,昏厥了过去。
  因为缺乏有效救治,伤口处已经出现明显的化脓迹象。城中的郎中看了,都触目惊心。
  以现在的医疗技术,想要救人难度非常大。
  对山东一众官员来说,现在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人总算活着被带到了济南城。
  衍圣公病死在床榻上,同落入敌军之手,造成的政治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属于及时补救,算是戴罪立功。
  至于没有及时救治的问题,除了孔家人不满外,其余官员都没当成一回事。
  北虏追杀的紧,哪有功夫去找郎中啊!
  衍圣公只有一个,但圣人后裔却有很多。
  只要人不落入北虏之手,死一个衍圣公,朝廷完全可以再册封一个。
  面对一众山东官员的感激,李牧都有些不好意思。他可没有救人的意思,只是机缘巧合带回了半死不活的衍圣公。
  如果是普通人的话,下半身伤口发炎感染,还可以进行截肢手术保命。
  衍圣公的身份特殊,城中官员都不敢担责,只能采取保守治疗。
  李牧咨询过城中名医,尽管大家说的含糊其辞,可最终结论都是:听天命,尽人事。
  仅仅只是合情合理的拖延了一下治疗时间,无需自己派人下黑手,就达成了目的。
  对这样的结果,李牧是满意的。
  衍圣公的伤是北虏导致的,救回来的众人都是人证。现在这笔账,自然要记在北虏身上。
  不仅无需承担风险,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还成了功臣。
  看舞阳侯灿烂的笑容就知道,他对现在的结果,同样非常满意。
  快乐时光,总是短暂的。
  没有高兴多久,北虏主力就兵临城下。
  望着城外的敌军,一众官员纷纷脸色大变。
  “侯爷,有什么需要,您尽管吩咐。
  只要是能够做到的,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闵凯风神色凝重的说道。
  前面一万敌军杀到城下,就让他们夜不能寐。
  此刻城外足足聚集了十几万大军,光靠济南城的守军,怕是撑不过三天。
  现在有能力保住济南的,唯有舞阳侯率领的勤王大军。
  涉及到了生死存亡,主导权已经不再重要。
  偏偏这种关键时刻,巡抚又卧病在床,他这个布政使只能代表衙门表态。
  “嗯!”
  “守城之事,本督自有计较。
  需要配合的时候,不会和你们客气的。
  具体的事务,你们和李提督对接即可。
  北虏的探子无孔不入,为了安全起见,具体作战计划就不公开了。”
  舞阳侯淡定的回答道。
  作战计划是不存在的,作为守城的一方,只需守住城池即可。
  在北虏抵达前,他们就拼命搜集各种战略物资。
  现在的济南城兵精粮足,固守一两年,都不是问题。
  随着各地的坚壁清野,北虏想要获得粮草,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很多时候,即便是攻克了城池,收获也非常有限。
  守军官兵会在城破之时,抢先烧毁粮仓。
  在这种背景下,北虏不具备长期围困济南府的条件。
  心中有了盘算,底气也就上来了。
  “诸位大人放心,防守济南城,我们已经有了全盘方案。
  大家只需要安抚民心,不让城中生乱即可。”
  李牧顺势开口补充道。
  固守城池,迎战北虏,这是早就计划好的。
  前面的济南大捷,赢得太过顺利。
  勤王大军获得了名望的同时,也招来了许多嫉妒。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现在到了该卖惨的时候,那就必须表演到位。
  ……
  京师。
  收到救回衍圣公的消息,永宁帝略微松了一口气。
  当代衍圣公,道德底线可是相当灵活。
  这货若是落入北虏之手,搞不好立即一封降表送上去,直接宣称北虏单于才是正统。
  虽然天下人,不会认可北虏的正统性,却会削弱他这个皇帝的正统性。
  没有法子,谁让他这个皇帝,自继位开始天下局势就急转直下呢。
  除了铲除阉党,废除厂卫的时候,被天下士绅吹捧了一番外。
  剩下的时间里,他都是被骂的角色。
  缺乏自信的永宁帝,格外重视自家皇位的合法性。
  “辽东镇,开始行动了没有?”
  永宁帝关心的问道。
  北虏重兵围困济南,舞阳侯所部被困城中。
  两广的勤王大军,暂时指望不上。
  京营不能轻动,九边重镇中宣府镇残了,大同镇和太原镇损失惨重。
  延绥、宁夏、固原、甘肃四镇,虽然也是精锐,但朝廷的边防核心在辽东。
  加上白莲教叛乱的影响,导致朝廷投入的资源减少,严重影响到了四镇的发展。
  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兵力数量,都出现了下滑。
  为了稳定四川局势,这四镇均抽调了一部分精锐入蜀,错过了这次勤王。
  仅剩的蓟州镇和辽东镇联系紧密,两边的将门世家,出现了抱团的迹象。
  确切的说,是蓟州将门主动向辽东镇靠拢,双方更像是依附关系。
  这些都是实力失衡,惹出来的麻烦。
  九边之中,辽东镇一家独大。
  一家的军事实力,几乎能顶得上另外八镇的总和。
  蓟州镇和辽东镇挨着,一起承担着防御北虏的重任。
  想要在边境生活下去,只能向辽东镇靠拢。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的视线,自然都在辽东镇身上。
  “陛下,昨日辽东镇向北虏发起进攻,同敌人鏖战数个时辰,斩杀敌军数百人。
  可惜敌人援军迅速抵达,没有能够抢到首级。”
  钟景明忐忑的回答道。
  这样的战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问题。
  辽东镇参与勤王的足有五万大军,对面的草原联军,同样有三万大军。
  加上附近的其余虞朝军队,双方一旦开战,参战人数不会低于十万。
  一场十万人的混战,打了几个时辰,仅仅只有数百人的战果,还没有抢到一具敌军首级。
  在军事史上,都能够算一个奇迹。
  如此明显的漏洞,相当于直接告诉大家,辽东镇和北虏之间达成了默契。
  对这种结果,钟景明也非常的无奈。
  辽东镇肯出兵,那都是看在他的面子上。
  可辽东督师的面子,仅仅只能让人家出来溜一圈,还不足以令他们拼命。如果不是挨着京师,兵部又对首级核验严格,还可以靠杀良冒功糊弄。
  此时在朝中文武的眼皮子底下,以往那些糊弄手段,自然是不能用。
  事实上,辽东镇也不是完全不听命令。
  导致双方关系闹僵,永宁帝同样负有很大的责任。
  北虏入寇的第一时间,皇帝就派出钦差,向辽东镇进行了问责。
  一度罢免了多名高层将领,引发了辽东官兵的抗议。后续迫于局势需要,又恢复了他们的职位。
  看似事情结束了,但辽东镇高层现在已经不敢相信朝廷。
  毕竟,他们干的破事太多,其中很多都是犯忌讳的。
  按照大虞律处置,一个个都能拉出去凌迟。
  为了避免朝廷秋后算账,他们选择了趁机向朝廷提出了条件。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总结起来的话,主要有三条。
  一、要求朝廷增加辽东镇的军费投入,保证不漂沫、拖欠钱粮。
  二、向朝廷争取更多的人事自主权,即:主要将领世袭罔替,军中职位由他们提名产生。
  三、仿照节度使制度,在辽东实施军管制度,府县一级不再任命文官。
  相当于明晃晃的说,自己要割据一方,朝廷自然不可能答应。
  如此要命的条件,他这个辽东督师,都不敢上报朝廷。
  不光他不敢上报给皇帝,朝中一众文官,都忙着给捂盖子。
  扶持辽东镇是他们的决定,现在失去了控制,就成了他们的责任。
  在这种背景下,钟景明能够做的就是对上糊弄皇帝,对下忽悠辽东镇一众将领。
  讯息的不对称,直接让永宁帝和辽东镇诸将,一起产生了误判。
  永宁帝觉得是对辽东镇太过宽容,以至于这些将领嚣张跋扈。
  而辽东镇的诸将则认为,朝廷在认真考虑他们提出来的条件,只要再加点儿筹码,朝廷就会派人和他们谈判。
  不奢望朝廷能同时答应三个条件,随便答应其中一条,他们都是血赚。
  实在是不行,他们还可以继续让步。
  毕竟,辽东镇虽然兵强马壮,可后勤上严重依赖朝廷。
  真要是闹翻了,朝廷一断粮,他们马上就要崩溃。
  投奔北虏,这个选项是不存在的。
  别看北虏威风,实际上还是穷的一批。
  抢来的财富,基本上都通过走私贸易,回流到了大虞境内。
  光养活他们自己那点儿兵,都要精打细算支出。
  根本没有余力,再养活一支辽东镇。
  最少投奔过去的仆从军,获得的待遇,就远不及大虞这边。
  “厉害!”
  “敢问钟大人,辽东镇是如何打出这等传奇战绩的?
  史官们都打起精神来,这可是开历史的先河,钟大人的分享必须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
  景国良当即嘲讽道。
  辽东将门的吃相太过难看,朝廷派过去的各路大军,不是被他们坑死,就是被他们吞并。
  在这一过程中,勋贵集团同样吃了不小的亏。
  明知道坏了规矩,怎奈朝廷需要辽东镇卖命,只能暂时把问题搁置下来。
  好不容易,等到现在这个机会,景国良自然不会让钟景明轻易糊弄过去。
  虽然光这点儿事,弄不倒辽东镇,但能够影响皇帝和百官的看法。
  扶持辽东镇的,仅仅只是一众参与走私贸易的关系。
  在朝堂上,这些人虽然身居高位,可总体上依旧是少数。
  大部分官员,在北虏入寇之后,就对辽东镇丧失了好感。
  在大家朴素的观念中,北虏能够绕路入关,那就是辽东守军失职。
  真想要拦截敌军,辽东镇完全可以在敌人刚行动之时,就做出直捣黄龙的姿态,逼迫敌人放弃作战计划。
  能够做到的事情,偏偏没有去做。
  在很多官员心中,辽东督师钟景明,才是北虏入寇的第一责任人。
  有了景国良带头,瞬间朝堂上就掀起了弹劾潮。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帮忙的辩护,可很快就淹没在弹劾潮中。
  知道局势失控,原本支持钟景明的清流们,果断选择了明哲保身。
  一起发财可以,但是一起下地狱不行。
  论起扣帽子,还是文官更加专业。
  眨眼的功夫,钟景明身上就背负了数十条罪名,甚至说他是北虏的内奸。
  “陛下,臣冤枉啊!”
  见局面不对,钟景明急忙跪倒在地喊冤。
  可惜永宁帝对他的怨念,丝毫不比群臣少,对他的哀求置若罔闻。
  如果不是考虑到北虏的威胁,担心此时处置钟景明,可能引发辽东镇的剧变,他早就下旨拿人了。
  “陛下,宣大总督李志鸿在狱中畏罪自杀了!”
  宦官带来的消息,为钟景明争取到了喘息之机。
  刑不上大夫,这是官场的潜规则。
  正常情况下,这种层次的官员,即便是进入诏狱也是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没有皇帝的授意,锦衣卫可不敢对他用刑。
  宣大总督李志鸿是作战不利,才被锦衣卫押解回京的。
  朝廷没有第一时间给他定罪,那就存在着运作的空间。
  毕竟,这次的情况特殊。
  宣大的任务是防御鬼方入侵。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鬼方和鞑靼都是水火不容的仇敌,双方隔三差五的厮杀。
  谁也没有想到,鞑靼敢从鬼方那边借道,更想不到双方能够组成联军。
  敌人一下子得到了加强,宣大守军顶不住是正常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换任何人担任宣大总督,也阻止不了北虏入寇。
  在怎么给李志鸿定罪的问题上,朝中也发生了争执。
  有人主张杀重罚李志鸿,也有人认为李志鸿罪责不大,应当从轻发落。
  后者的声音,要远大于前者。
  都是在朝堂上混的,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不成为倒霉蛋,给别人留一线生机,也是在给自己留退路。
  按照这种局面,即便朝廷要进行重罚,也罪不至死。
  偏偏这样一个人,在狱中自杀了。
  “畏罪自杀?”
  “朝廷都没有定罪,哪来的畏罪自杀?
  该不是有人想屈打成招,李大人不堪受辱,才被迫自杀的吧!”
  首辅万俊辉当即发难,矛头直指锦衣卫。
  李志鸿可以死,但是不能死的不明不白。
  作为文官之首,遇上这种事,他必须出头。
  “说吧,李志鸿怎么死的!”
  永宁帝冷漠的质问道。
  诏狱,这种看守严密的地方,想要自杀都不容易。
  尤其是李志鸿这种高官,十二个时辰都有狱卒守着。
  除非有人授意,否则他是不可能畏罪自杀成功的。
  “陛下,此事奴婢也不清楚。
  消息是下面人送来的,具体情况没有详细说明。
  锦衣卫指挥使,已经赶过去查看了,想来很快就有消息传回来。”
  ……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限定室友(1v2)

擎苍月

战少,你媳妇又爬墙了

繁初

社死得到的男朋友

清茶与

医妾

北枝寒

影子

麦阿秋

贼老天你该死

不再恋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