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火烧西海,永平帝的担忧
第144章火烧西海,永平帝的担忧
反观刘子毅,则是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默不作声一言不发。
看着刘子毅这般模样,顾堰开更加的怒不可遏。
“狗东西,我看你能嘴硬到什么时候。”
“等你被灭九族的时候,保管你哭都哭不出来。”
一旁的副将看向顾堰开说道。
“侯爷,咱们就别跟这个叛贼耽误功夫了。”
“英国公奉陛下之命,已经召集神都附近三州之地的守军全部奔赴神都勤王。”
“我军已经剿灭叛军,也是时候该率军与英国公前去汇合,准备光复神都了。”
听到这里,方才一副宁死不屈的刘子毅面露震惊。
顾堰开见状冷笑一声说道。
“蠢货,不管你幕后之人许诺了你什么好处,都注定是镜水月了。”
“等神都光复之后,等待你和他们的,绝对是凌迟处死。”
刘子毅此时不由得瘫软在地,万念俱灰。
他知道自己执行的是九死一生的任务,之所以明知如此凶险还义无反顾的参与,为的就是以此身给家族争到一个真正步入大周顶层,跨越阶级的机会。
毕竟有句话说得好,失败了才叫叛乱,成功了那叫革命,不对,叫从龙。
然而现在一听永平帝居然还在发号施令,刘子毅自然清楚,这场宫变失败了,让永平帝走脱了。
如此一来,万事皆休。
叛军一方不可能有任何胜算了。
顾堰开业懒得理会刘子毅,在命令全军打扫了战场之后,直奔京郊出发了。
深夜,西海丛林内,世代居住在西海的西海生番各部们,此时已经进入了梦乡之中。
夜晚的西海丛林虫鸣四起,很有些诗意感觉。
就在西海生番各部在睡梦中为自家出征的勇士祈祷之时,在西海丛林东南角处,史鼎正率领着三万江南大营精锐严阵以待,静静的等候着。
约莫过了两刻钟后,西海丛林上空风势突然变大,吹得林中树木唰唰作响。
眼看着时机已至,史鼎一声令下,三万大军齐齐扔出了手中的火把。
早在两个时辰前的傍晚,三万周军便已经将十船火油倾倒在了眼前的丛林之中,并且在林中砍出了一条隔离带。
伴随着数万根火把扔进了丛林之中,下一秒,三万大军便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烈火烹油。
顷刻之间,在火油的助燃之下,眼前的丛林整个燃烧起来,冲天的火光映照的周围亮如白昼。
在狂风大作的东南风下,山火迅速蔓延开来,沿着西北方向便飞快过去了。
山火所到之处,无情的吞噬着前面的一切生灵,林中百兽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山火,也只有亡命逃窜的份了。
看着眼前的山火,史鼎不由得心生感慨,这西海丛林之中,生活着百万西海生番。
自己这把大火,不知道要使得多少人丧生其中,杀孽如此之中,看来自己日后怕是要堕入炼狱,不得超生了。
其实史鼎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古代而不是现在。
否则的话,都不用史鼎考虑死后下地狱的问题了,就这放火烧山,妥妥的牢底坐穿,生前都别想过得安生。
在唏嘘了一番后,史鼎也是当机立断,命令全军沿着作战计划制定的方案快速撤离西海丛林,前往西海前线支援。
在史鼎率军撤离之时,火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冲天的火光十里之外都清晰可见。
远处,西海丛林部落之中,沙弥部的族人沙弥勇揉着朦胧的眼睛起床,准备去方便一下。
当他走出房门外后,瞬间就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惊了。
只见远处火光冲天,宛如大日一般,作为生活在丛林之中的生番,对于山火的威力,沙弥勇心知肚明,他顾不得其他,赶忙便向部落族人开始示警。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西海其余各部之中。
今夜对于西海各部生番而言,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
各部的族人面对着无情吞噬丛林的烈焰,疯狂的逃窜着。
西海丛林蔓延千里,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海生番。
然而现在,这片丛林却即将成为他们的催命符。
山火一成,想让山火停下,那是千难万难。
蓝星国外的山火屡见不鲜,哪怕是到了现代社会,国外对于山火的救援措施基本也就是随便烧,把什么都烧完了山火就自然而然熄灭了。
至于华夏建国后损失最大的火灾当数大兴安岭森林火灾。
哪怕是华夏倾尽全力救灾,数万军警不顾性命抢险救灾,数十万后勤人员提供保障,这场森林大火也足足肆虐了28天。
而眼前西海丛林的生番,既没有华夏这般不惜一切救火的决心,也没有一个完善的指挥系统,更没有华夏后世那各种先进的灭火设备。
对于此时的西海生番而言,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逃,拼命的逃。
然而人的速度每小时不过十余里,而山火在风力的作用下蔓延速度则同样能够达到这个数值。
更令西海生番绝望的是,人是会累的,但山火不会。
故而哪怕西海生番已经全力的开始逃命,但他们惊恐的发现,身后的山火却是离着自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等到山火肆虐了一夜之后,数十万老弱妇孺的西海生番已经全部葬身在了火海之中,唯有那些青壮还能面前逃跑。
然而面对着越发猛烈的山火,他们也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明镜城中,此时一脸郁闷的西海大祭司沙弥托正在思考着下一步的战略。
对面的周军这般悍勇,着实是让沙弥托有些胆寒。
但若是就这么灰溜溜的撤离明镜城,退回西海丛林老巢,他又实在是不甘心。
自己运筹帷幄,好不容易为西海各部争取到了一个有机会搬出丛林,占据西海这片沃土的机会。
若是被这一万周军吓得灰溜溜离开西海,那不仅西海生番世代的梦想要破灭,就连他通过全歼西海军前锋建立的威信,也会顷刻间荡然无存。
不行,自己绝不能退缩,那些周军再悍勇,也不过一万人,西海各部有百万族人,一人一口口水也把这一万周军给淹死了。
沙弥托当即打定了主意,要顷尽整个西海生番的力量,彻底将西海拿下。
就在沙弥托准备派人回西海丛林各部的驻地调兵之时,沙弥托的护卫惊慌失措来到了堂中后说道。
“大祭司,不好了,不好了,出大事了。”
一听这话,沙弥托眉头一皱说道。
“出什么大事了,那群周军还能打进城不成,,慢慢说,天塌不下来。”
然而护卫却是半点也冷静不下来,指着西海丛林方向大声说道。
“大祭司,您快看看吧,西海丛林方向烟火冲天,在明镜城中都能看到啊。”
一听这话,沙弥托顿时面色阴沉的厉害。
明镜城距离西海丛林足有二三百里,连明镜城都能看到西海丛林方向的烟雾火光,这西海丛林的火得有多大啊。
不敢怠慢,沙弥托赶忙走出了堂中,当他站在院中之时,望向了西海丛林方向。
果不其然,远处漫天遍野弥漫着烟雾火光,在明镜城中都看得一清二楚。
沙弥托的心瞬间便跌到了谷底,赶忙看向护卫说道。
“快,赶紧安排斥候奔赴西海丛林一带查看到底怎么回事儿。”
“是。”
不久之后,整个明镜城中的西海生番都看到了西海丛林之中烟火的情景。
城中的西海生番都是出自西海各部,眼看着西海丛林遭受灾难,他们一个个无不担心自己妻儿老小的安危,整个明镜城更是人心惶惶。
此时明镜城以东五里,贾珏率军已经悄悄转移到了这里。
看着远处西海丛林的大火,贾珏一脸的波澜不惊。
一旁的顾千帆也是不由得有些胆寒说道。
“这把大火,怕是西海各部很难活得下来吧。”
贾珏淡然看了顾千帆一眼后说道。
“都说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看来这句话在你身上并不符合。”
“活阎罗这个外号跟着你,也真是受委屈了。”
顾千帆略显无奈说道。
“大帅别调侃下官了。”
顾千帆也是一阵汗颜,之所以顾千帆得一个活阎罗的外号,主要是他办案无情,同时在审讯方面颇有心得。
但是跟贾珏比起来,他这两下子,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顾千帆办案也不过决定百余人的存亡。
而贾珏一声令下,传承千年的西海各部生番,就此就要成为历史了。
连带着整座西海丛林,也将彻底消亡。
此时的顾千帆算是深刻体会到了自己跟贾珏这等从尸山血海之中走出的将帅差距何等之大了。
看着顾千帆的反应,贾珏气定神闲说道。
“千帆,你也许觉得本帅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
“但是圣人有云,蛮夷者,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最好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提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了,虽然说贾珏不怎么喜欢满清,但是有一件事,满清办的贾珏还是很认同的,那就是平定准噶尔。
从康麻子到雍正再到乾隆,历经三朝,准噶尔一直都是满清西北的心腹大患,如同西海生番一般,也是降而复叛,叛而复降。
一直到乾隆一朝,乾隆派遣大将才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么清军是怎么解决的呢,很简单,凡是准部的族人,一律诛杀,鸡犬不留。
自此之后,这个世界上能够证明准噶尔存在的,只有准噶尔盆地了。
贾珏处理西海问题,也是参考的这个标准。
与其劳心费力的招安西海生番,还不如一劳永逸直接把西海生番彻底铲除,保证西海完完全全纳入大周的统治之中。
一句话,大周的领土上,不允许出现西海生番这种蛮夷袭扰的情况存在。
当然了,这种酷烈的手段,肯定会惹来非议。
对此贾珏也是不以为意,反正自己只要办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谁要是敢因为这个跟自己bb,自己就把他送到漠北残存的匈奴部落之中,让他去教化匈奴。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贾珏率军把守住了明镜城前往西海丛林的各个要道,彻底切断了明镜城和西海丛林的联系。
如此一来,也让城中的西海生番宛如锅台上的蚂蚁一般急得团团转却又无可奈何。
他们焦心族人的安危,却又不敢出城跟周军再来上一场真刀真枪的硬仗,只能是在明镜城生窝囊气。
至于西海丛林的各部生番,他们基本都丧命在了山火之下,如今的西海生番,便只剩下了明镜城中这几万的残兵败将了。
就在西海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神都京郊山中一座宅子书房内,永平帝静静的坐在椅子上,在思考着自己今后该如何安排。
这次神都叛变,越贵妃和忠顺亲王固然是输家,但永平帝也不觉得自己是赢家。
作为一个帝王,自己被自己的枕边人沈皇后算计,如今再无生育之能,膝下的二皇子是个野种,大皇子血脉存疑不说,如今也是死了。
今后的万里河山该如何传承,这成了困扰永平帝的问题。
按照常规情况来说,永平帝最好的选择自然就是从藩王之中过继一个子嗣,以小宗入大宗,延续香火,今后继承大统。
但是如此一来,就有一个新的问题了。
万一这个过继的子嗣跟自己不一条心呢,他还牵挂着他的亲生父母怎么办。
自己前脚驾崩,他后脚登基然后就来个追封自己亲爹亲娘为皇帝皇后,再让亲爹到太庙以帝王身份接受香火。
那永平帝觉得自己不就成了小丑了嘛。
这种事情并非没有发生过,明朝的大礼议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嘛。
按照道理来说,嘉靖继承的皇位来自孝宗皇帝一脉,他应该尊孝宗为皇考,如此才名正言顺。
但是嘉靖坚持称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为此引发了著名的大礼议。
这件事最后以嘉靖大获全胜收场,嘉靖不仅如愿为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争取到了睿宗的庙号,还把他供奉到了太庙之中。
(本章完)
反观刘子毅,则是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默不作声一言不发。
看着刘子毅这般模样,顾堰开更加的怒不可遏。
“狗东西,我看你能嘴硬到什么时候。”
“等你被灭九族的时候,保管你哭都哭不出来。”
一旁的副将看向顾堰开说道。
“侯爷,咱们就别跟这个叛贼耽误功夫了。”
“英国公奉陛下之命,已经召集神都附近三州之地的守军全部奔赴神都勤王。”
“我军已经剿灭叛军,也是时候该率军与英国公前去汇合,准备光复神都了。”
听到这里,方才一副宁死不屈的刘子毅面露震惊。
顾堰开见状冷笑一声说道。
“蠢货,不管你幕后之人许诺了你什么好处,都注定是镜水月了。”
“等神都光复之后,等待你和他们的,绝对是凌迟处死。”
刘子毅此时不由得瘫软在地,万念俱灰。
他知道自己执行的是九死一生的任务,之所以明知如此凶险还义无反顾的参与,为的就是以此身给家族争到一个真正步入大周顶层,跨越阶级的机会。
毕竟有句话说得好,失败了才叫叛乱,成功了那叫革命,不对,叫从龙。
然而现在一听永平帝居然还在发号施令,刘子毅自然清楚,这场宫变失败了,让永平帝走脱了。
如此一来,万事皆休。
叛军一方不可能有任何胜算了。
顾堰开业懒得理会刘子毅,在命令全军打扫了战场之后,直奔京郊出发了。
深夜,西海丛林内,世代居住在西海的西海生番各部们,此时已经进入了梦乡之中。
夜晚的西海丛林虫鸣四起,很有些诗意感觉。
就在西海生番各部在睡梦中为自家出征的勇士祈祷之时,在西海丛林东南角处,史鼎正率领着三万江南大营精锐严阵以待,静静的等候着。
约莫过了两刻钟后,西海丛林上空风势突然变大,吹得林中树木唰唰作响。
眼看着时机已至,史鼎一声令下,三万大军齐齐扔出了手中的火把。
早在两个时辰前的傍晚,三万周军便已经将十船火油倾倒在了眼前的丛林之中,并且在林中砍出了一条隔离带。
伴随着数万根火把扔进了丛林之中,下一秒,三万大军便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烈火烹油。
顷刻之间,在火油的助燃之下,眼前的丛林整个燃烧起来,冲天的火光映照的周围亮如白昼。
在狂风大作的东南风下,山火迅速蔓延开来,沿着西北方向便飞快过去了。
山火所到之处,无情的吞噬着前面的一切生灵,林中百兽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山火,也只有亡命逃窜的份了。
看着眼前的山火,史鼎不由得心生感慨,这西海丛林之中,生活着百万西海生番。
自己这把大火,不知道要使得多少人丧生其中,杀孽如此之中,看来自己日后怕是要堕入炼狱,不得超生了。
其实史鼎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古代而不是现在。
否则的话,都不用史鼎考虑死后下地狱的问题了,就这放火烧山,妥妥的牢底坐穿,生前都别想过得安生。
在唏嘘了一番后,史鼎也是当机立断,命令全军沿着作战计划制定的方案快速撤离西海丛林,前往西海前线支援。
在史鼎率军撤离之时,火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冲天的火光十里之外都清晰可见。
远处,西海丛林部落之中,沙弥部的族人沙弥勇揉着朦胧的眼睛起床,准备去方便一下。
当他走出房门外后,瞬间就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惊了。
只见远处火光冲天,宛如大日一般,作为生活在丛林之中的生番,对于山火的威力,沙弥勇心知肚明,他顾不得其他,赶忙便向部落族人开始示警。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西海其余各部之中。
今夜对于西海各部生番而言,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
各部的族人面对着无情吞噬丛林的烈焰,疯狂的逃窜着。
西海丛林蔓延千里,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海生番。
然而现在,这片丛林却即将成为他们的催命符。
山火一成,想让山火停下,那是千难万难。
蓝星国外的山火屡见不鲜,哪怕是到了现代社会,国外对于山火的救援措施基本也就是随便烧,把什么都烧完了山火就自然而然熄灭了。
至于华夏建国后损失最大的火灾当数大兴安岭森林火灾。
哪怕是华夏倾尽全力救灾,数万军警不顾性命抢险救灾,数十万后勤人员提供保障,这场森林大火也足足肆虐了28天。
而眼前西海丛林的生番,既没有华夏这般不惜一切救火的决心,也没有一个完善的指挥系统,更没有华夏后世那各种先进的灭火设备。
对于此时的西海生番而言,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逃,拼命的逃。
然而人的速度每小时不过十余里,而山火在风力的作用下蔓延速度则同样能够达到这个数值。
更令西海生番绝望的是,人是会累的,但山火不会。
故而哪怕西海生番已经全力的开始逃命,但他们惊恐的发现,身后的山火却是离着自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等到山火肆虐了一夜之后,数十万老弱妇孺的西海生番已经全部葬身在了火海之中,唯有那些青壮还能面前逃跑。
然而面对着越发猛烈的山火,他们也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明镜城中,此时一脸郁闷的西海大祭司沙弥托正在思考着下一步的战略。
对面的周军这般悍勇,着实是让沙弥托有些胆寒。
但若是就这么灰溜溜的撤离明镜城,退回西海丛林老巢,他又实在是不甘心。
自己运筹帷幄,好不容易为西海各部争取到了一个有机会搬出丛林,占据西海这片沃土的机会。
若是被这一万周军吓得灰溜溜离开西海,那不仅西海生番世代的梦想要破灭,就连他通过全歼西海军前锋建立的威信,也会顷刻间荡然无存。
不行,自己绝不能退缩,那些周军再悍勇,也不过一万人,西海各部有百万族人,一人一口口水也把这一万周军给淹死了。
沙弥托当即打定了主意,要顷尽整个西海生番的力量,彻底将西海拿下。
就在沙弥托准备派人回西海丛林各部的驻地调兵之时,沙弥托的护卫惊慌失措来到了堂中后说道。
“大祭司,不好了,不好了,出大事了。”
一听这话,沙弥托眉头一皱说道。
“出什么大事了,那群周军还能打进城不成,,慢慢说,天塌不下来。”
然而护卫却是半点也冷静不下来,指着西海丛林方向大声说道。
“大祭司,您快看看吧,西海丛林方向烟火冲天,在明镜城中都能看到啊。”
一听这话,沙弥托顿时面色阴沉的厉害。
明镜城距离西海丛林足有二三百里,连明镜城都能看到西海丛林方向的烟雾火光,这西海丛林的火得有多大啊。
不敢怠慢,沙弥托赶忙走出了堂中,当他站在院中之时,望向了西海丛林方向。
果不其然,远处漫天遍野弥漫着烟雾火光,在明镜城中都看得一清二楚。
沙弥托的心瞬间便跌到了谷底,赶忙看向护卫说道。
“快,赶紧安排斥候奔赴西海丛林一带查看到底怎么回事儿。”
“是。”
不久之后,整个明镜城中的西海生番都看到了西海丛林之中烟火的情景。
城中的西海生番都是出自西海各部,眼看着西海丛林遭受灾难,他们一个个无不担心自己妻儿老小的安危,整个明镜城更是人心惶惶。
此时明镜城以东五里,贾珏率军已经悄悄转移到了这里。
看着远处西海丛林的大火,贾珏一脸的波澜不惊。
一旁的顾千帆也是不由得有些胆寒说道。
“这把大火,怕是西海各部很难活得下来吧。”
贾珏淡然看了顾千帆一眼后说道。
“都说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看来这句话在你身上并不符合。”
“活阎罗这个外号跟着你,也真是受委屈了。”
顾千帆略显无奈说道。
“大帅别调侃下官了。”
顾千帆也是一阵汗颜,之所以顾千帆得一个活阎罗的外号,主要是他办案无情,同时在审讯方面颇有心得。
但是跟贾珏比起来,他这两下子,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顾千帆办案也不过决定百余人的存亡。
而贾珏一声令下,传承千年的西海各部生番,就此就要成为历史了。
连带着整座西海丛林,也将彻底消亡。
此时的顾千帆算是深刻体会到了自己跟贾珏这等从尸山血海之中走出的将帅差距何等之大了。
看着顾千帆的反应,贾珏气定神闲说道。
“千帆,你也许觉得本帅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
“但是圣人有云,蛮夷者,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最好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提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了,虽然说贾珏不怎么喜欢满清,但是有一件事,满清办的贾珏还是很认同的,那就是平定准噶尔。
从康麻子到雍正再到乾隆,历经三朝,准噶尔一直都是满清西北的心腹大患,如同西海生番一般,也是降而复叛,叛而复降。
一直到乾隆一朝,乾隆派遣大将才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么清军是怎么解决的呢,很简单,凡是准部的族人,一律诛杀,鸡犬不留。
自此之后,这个世界上能够证明准噶尔存在的,只有准噶尔盆地了。
贾珏处理西海问题,也是参考的这个标准。
与其劳心费力的招安西海生番,还不如一劳永逸直接把西海生番彻底铲除,保证西海完完全全纳入大周的统治之中。
一句话,大周的领土上,不允许出现西海生番这种蛮夷袭扰的情况存在。
当然了,这种酷烈的手段,肯定会惹来非议。
对此贾珏也是不以为意,反正自己只要办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谁要是敢因为这个跟自己bb,自己就把他送到漠北残存的匈奴部落之中,让他去教化匈奴。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贾珏率军把守住了明镜城前往西海丛林的各个要道,彻底切断了明镜城和西海丛林的联系。
如此一来,也让城中的西海生番宛如锅台上的蚂蚁一般急得团团转却又无可奈何。
他们焦心族人的安危,却又不敢出城跟周军再来上一场真刀真枪的硬仗,只能是在明镜城生窝囊气。
至于西海丛林的各部生番,他们基本都丧命在了山火之下,如今的西海生番,便只剩下了明镜城中这几万的残兵败将了。
就在西海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神都京郊山中一座宅子书房内,永平帝静静的坐在椅子上,在思考着自己今后该如何安排。
这次神都叛变,越贵妃和忠顺亲王固然是输家,但永平帝也不觉得自己是赢家。
作为一个帝王,自己被自己的枕边人沈皇后算计,如今再无生育之能,膝下的二皇子是个野种,大皇子血脉存疑不说,如今也是死了。
今后的万里河山该如何传承,这成了困扰永平帝的问题。
按照常规情况来说,永平帝最好的选择自然就是从藩王之中过继一个子嗣,以小宗入大宗,延续香火,今后继承大统。
但是如此一来,就有一个新的问题了。
万一这个过继的子嗣跟自己不一条心呢,他还牵挂着他的亲生父母怎么办。
自己前脚驾崩,他后脚登基然后就来个追封自己亲爹亲娘为皇帝皇后,再让亲爹到太庙以帝王身份接受香火。
那永平帝觉得自己不就成了小丑了嘛。
这种事情并非没有发生过,明朝的大礼议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嘛。
按照道理来说,嘉靖继承的皇位来自孝宗皇帝一脉,他应该尊孝宗为皇考,如此才名正言顺。
但是嘉靖坚持称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为此引发了著名的大礼议。
这件事最后以嘉靖大获全胜收场,嘉靖不仅如愿为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争取到了睿宗的庙号,还把他供奉到了太庙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