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支持晋王夺嫡
第348章支持晋王夺嫡
房玄龄没有回答。
意思已经很是明显了。
也不是说完全放弃次子,而是如果可以的话,大概是能保全性命。
只是这仕途没了。
相比之下,保全房家传承,最为重要。
到了房玄龄这个年纪,这个地位,除了家族传承外,已经没有什么其他追求了。
从龙之功,在他身上,已经是极限。
即便是再有一次从龙之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地位这块,升无可升。
再往上走,那就不是功劳了。
除非,走司马懿的路子。
然而大唐的多相制,已经不可能走司马懿的路了。
——
长孙府。
长孙无忌也很糟心。
他现在有些把握不住。
确实,只要不是魏王夺嫡,晋王跟太子上位,都对他影响不大。
只是,真的没有影响吗。
“父亲,太子真能功成吗。”
长孙冲也是看不准。
长孙无忌微微摇头:“说不好,如今太子要上位,只能是走陛下的老路。”
对于这一点,长孙无忌还是很清楚的。
长孙冲不解:“太子野心这么大?”
长孙无忌道:“不是太子野心之事,而是现在的局面,已经逼得太子只能这么走了。”
“陛下的龙体正在康复,一旦完全康复,自然就不需要太子监国。”
“太子要么就是选择交出火炮,安安稳稳等候继承皇位,要么就是强行上位,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太子已经尝过了权力的滋味,陛下龙体一旦安康,若无意外,少说还能再坐皇位二十载。”
“就算是太子愿意等,追随太子的那些人,又如何等得。”
长孙冲似有所误:“太子不久后,定然会攻玄武门!”
这番话,带着肯定的语气。
长孙无忌唏嘘道:“大致是如此了。”
长孙冲疑惑道:“陛下难道看不出来?”、
长孙无忌轻声叹息:“陛下当然能看出来,只是太子终究是陛下长子,是以陛下心中依旧留存一丝念想,不想跟太子兵戎相见。”
“太子也是聪慧,行事有所分寸,没有完全跟陛下闹翻。”
很多时候,长孙无忌也是挺佩服太子的。
毕竟相对于陛下麾下猛将如云,人才济济,太子李承乾的实力,实际上是很单薄的,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陛下偏爱魏王,以至于魏王党势力扩张,比之东宫更甚。
而太子这边的人,多数都是陛下的人,太子自身人才匮乏,没几个可用的。
可偏偏是东征后,太子迅速崛起,掌控辽东,拥兵洛阳,更是造出火炮拿下潼关。
一桩桩,一件件,是在脱离陛下之外独自成长。
没有猛将,就开讲武堂,一大批忠诚之士追随。
长孙无忌从来没有小看过太子的讲武堂,如今太子麾下军官,尽皆出自讲武堂,忠诚之高毋容置疑。
神武军那些化外蛮子,也被太子操练得有模有样。
朱雀大街上面对的可是金吾卫,即便是长期巡守长安城,比之其他禁军略差,可毕竟是十六卫之一,亦是大唐顶尖精锐了。
太子的神武军,却能以少胜多。
哪怕是尉迟敬德跟程咬金领羽林卫去了,也依旧是不逞多让。
长孙无忌也是从这方面看出太子的野心。
把军队操练到这般实力,太子怎会安安稳稳的等候继位。
陛下跟太子之间,迟早会有一斗。
太子赢,则陛下移居大明宫。
陛下赢,则太子废。
哪怕陛下再怎么不想废太子,到了那等局面,已经是由不得陛下了。
长孙冲有几分犹豫,思索了半晌,才开口道:“父亲,不若是我们支持太子吧。”
长孙无忌很是诧异:“你觉得太子能赢?”
长孙冲开口道:“若有父亲之助,则太子赢面过半。”
长孙无忌皱眉:“为何会如此作想?”
明明儿子跟晋王关系好,怎么到这个时候想着要支持太子。
长孙冲面色有些为难,略带尴尬的口气说道:“晋王那边,似乎在宫里,有些特别的事情。”
“若是陛下知晓了,怕是这太子位,很难落到晋王头上。”
这个事情,也是长孙冲偶然之下得知。
先前是在跟李治有次聊天时,李治不慎说漏了嘴,长孙冲当时没有追问,不过事后就派人去调查。
不多久,就查到了晋王似乎在宫中,有些特殊的情况。
若是换了其他人,肯定就查不下去了。
然长孙冲可是长孙无忌长子,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宫廷里对别人来说很麻烦,对他来说不算多大的事。
小时候长孙冲几乎都是在宫城里长大,自然有些关系跟朋友。
李治跟武才人的事情,就这么浮出水面。
得知这个消息后,长孙冲大惊。
这可是陛下的才人啊。
虽说就大唐来说,除了皇后外,也就只有四位贵妃,才能勉强算得上小马妈,才人这种自然算不上。
可不管怎么说,都是陛下的女人。
这要是被陛下知晓了,晋王又怎么能登上太子位。
届时,所做一切,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长孙冲甚至是怀疑,魏王早就知晓了这个事情,只是当做把柄,一直没有对晋王发难而已。
毕竟现在魏王的大敌是太子,去搞晋王没有什么意义。
若是太子倒下,魏王再以此事发难晋王。
这太子位,最后岂非是要属于魏王?
那他长孙家怎办。
魏王上位,意味着五姓七望得势,关陇门阀就要落寞了。
原本关陇门阀的底蕴就不足,这被压下去,想要再上来,可就难了。
“我当是什么个事,原来是这个事。”
“你且不用担心,此事陛下早就知晓了,并未算多大的事。”
长孙无忌听完,笑呵呵的说道。
长孙冲一愣,下意识道:“陛下早就知晓了?”
“陛下没有怪罪晋王?”
长孙无忌大气的摆摆手:“不过是个才人的名分,这对于陛下来说不算什么,况且晋王跟那武才人之间,也没什么出格的事情。”
“不过是关系好些罢了,没甚影响,至于以后,那就以后再说。”
这样的话,其他朝代很难想象。
可在风气开放的大唐,还真不叫多大的事。
在经历五胡乱华后,很多胡人转成汉人,学汉家礼仪,说汉话。
但有些习俗却没那么轻易的改变。
要知道在匈奴时期,匈奴可汗妻子死了兄弟儿子继承,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大唐虽没那么荒唐,可在这等上,看得不算太重。
李治也不想想,宫廷是什么地方,是他随便做什么事情,都能瞒住的吗。
或许日后的大唐有可能,但绝对不是现在的大唐。
宫城里的风吹草动,多的是人暗中禀告给陛下。
早在李治第二次会面武媚娘的时候,消息就已经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只是李世民没有太过在意。
对这些方面,李世民本身也不是很在乎的人。
只要不捅破,坏了皇家颜面,李世民就懒得管了。
李世民也知道,李治或许跟武才人有些情投意合,可还没发生什么实质性的行为,每次会面的时间也很是短暂。
“可是如果魏王那边知晓了。”
“届时.”
长孙冲有些担忧。
长孙无忌很是无所谓。
或许是他把这个儿子照顾得太好了。
“放心吧,你也不想想,当初太子都豢养乐童了,也不过是陛下几马鞭,真要立晋王为太子,这个事情自也算不得事。”
“魏王那边就算是知晓了来发难,也不会干涉到陛下立太子的心思。”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我知你想再进一步,然我们必须是要站在陛下这边。”
“太子那边,不要掺和进去,若太子败,则有大难。”
“若太子胜,也无需担忧,太子要坐江山,也是要对付五姓七望的,只要对付五姓七望,就少不了我等关陇门阀。”
“就算是受到的器重差一些又如何,难道能影响到我长孙家的荣耀吗。”
“朝事上,少操心一些,也不是什么坏事。”
“有些位置,没那个你才干,可不是好做的,你只要看到了其中的权力,却没有看到个中的艰难。”
“这朝野上下,要说功劳才干,谁能比得过房公,可你没看到房公综理朝政,殚精竭虑的样子。”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有些感慨。
他的才华,自然是不如房玄龄的,凌烟阁第一功臣,名不副实。
即便是在政务上,虽说他是尚书右仆射,实际上六部里很多事,还是房玄龄这个尚书左仆射在干。
长孙无忌能看到房玄龄经常加班苦干的样子。
自家儿子什么水准,长孙无忌是知晓的。
对于陛下跟太子的事情这么积极,无非就是想获得更多权力。
可身处高位的长孙无忌更是明白,权力跟责任是对等的。
就算是把房玄龄现在的工作交给儿子去干,他能干得好吗。
既然干不好,那去冒风险博个从龙之功干嘛。
到了长孙家如今的地位,再多的功劳,也很难更上一步了。
“是,孩儿谨遵父亲教诲。”
长孙冲心里是有些不甘心的,毕竟他也不想总是活在父亲的阴影里。
也想自己干出一番事业,干出一番成绩来。
这或许是大多数二代的想法,证明自己。
好在,长孙冲算是个乖孩子。
懂事,听话。
哪怕是心有不甘,但也不会做出违背父亲的决定来。
——
平康坊。
清河崔氏长公子崔盛玉,正跟范阳卢氏长公子卢志杰密谈。
“魏王靠不住了。”
“依我看,即便是太子败于陛下,亦是不会立魏王为太子。”
“有长孙司徒的支持,晋王被立于太子的可能性更大。”
崔盛玉皱眉说道,同时还喝了口酒。
这件事让他很烦,这意味着家族多年的投资打了水漂。
当然,只要能选对人,还是能挽回的。
卢志杰有些不解:“陛下不是偏爱魏王吗,若太子败,按照法理亦是魏王。”
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毕竟陛下对魏王的宠爱,曾经甚至超越了太子。
崔盛玉摇头道:“此时非彼时,对于陛下来说,他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是太子继位后,格杀魏王跟晋王。”
“还是魏王继位后,格杀太子?”
“陛下不想看到兄弟残杀,则晋王便就能入陛下的眼。”
“若是晋王即位,魏王跟太子,皆可活命。”
卢志杰不敢相信:“太子都起兵造反了,陛下难道还要保太子一命。”
“这,这不可能吧。”
崔盛玉笑道:“这有什么不可能的,你且看如今,太子都已经三万神武军入城,前些日子炮轰潼关,现又强行夺取启夏门。”
“陛下已经醒来了,乃至于早作安排于朱雀大街,可却没有让人动手。”
“若陛下一心要除掉太子,早就已经命令羽林卫动手。”
“就算不当场格杀,至少也应该拿下太子吧。”
“然,陛下什么都没做,甚至是默许了让太子监国,只是加强了宫城的城防。”
“这意味着,在陛下的心里,还是想着要让太子继承皇位的。”
卢志杰迟疑问道:“那我们投靠太子去?”
崔盛玉摇头:“不,我们应该支持晋王。”
“太子不需要我们,但是晋王需要我们。”
卢志杰奇怪道:“可晋王已经有长孙司徒支持了。”
崔盛玉冷笑一声:“长孙司徒真的在支持晋王吗,这一点,想必晋王心中清楚。”
“对于长孙司徒来说,晋王,只不过是他的一条退路罢了。”
“若太子败,长孙司徒才会支持晋王上位。”
“现在,那老狐狸可不会愿意掺和进来。”
卢志杰眉头紧锁:“可晋王又如何能脱瘾而出呢。”
崔盛玉胸有成竹道:“很简单。”
“我料定,太子跟陛下之间,必有一战,而这战,大概是要发生在玄武门。”
“太子若想夺取宫城,唯有从玄武门入。”
“近些时日,玄武门值守禁军,已然增了数倍有余,可见陛下心里也有所想。”
“若是太子攻打玄武门之际,晋王率兵救驾,你说陛下会如何看呢。”
(本章完)
房玄龄没有回答。
意思已经很是明显了。
也不是说完全放弃次子,而是如果可以的话,大概是能保全性命。
只是这仕途没了。
相比之下,保全房家传承,最为重要。
到了房玄龄这个年纪,这个地位,除了家族传承外,已经没有什么其他追求了。
从龙之功,在他身上,已经是极限。
即便是再有一次从龙之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地位这块,升无可升。
再往上走,那就不是功劳了。
除非,走司马懿的路子。
然而大唐的多相制,已经不可能走司马懿的路了。
——
长孙府。
长孙无忌也很糟心。
他现在有些把握不住。
确实,只要不是魏王夺嫡,晋王跟太子上位,都对他影响不大。
只是,真的没有影响吗。
“父亲,太子真能功成吗。”
长孙冲也是看不准。
长孙无忌微微摇头:“说不好,如今太子要上位,只能是走陛下的老路。”
对于这一点,长孙无忌还是很清楚的。
长孙冲不解:“太子野心这么大?”
长孙无忌道:“不是太子野心之事,而是现在的局面,已经逼得太子只能这么走了。”
“陛下的龙体正在康复,一旦完全康复,自然就不需要太子监国。”
“太子要么就是选择交出火炮,安安稳稳等候继承皇位,要么就是强行上位,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太子已经尝过了权力的滋味,陛下龙体一旦安康,若无意外,少说还能再坐皇位二十载。”
“就算是太子愿意等,追随太子的那些人,又如何等得。”
长孙冲似有所误:“太子不久后,定然会攻玄武门!”
这番话,带着肯定的语气。
长孙无忌唏嘘道:“大致是如此了。”
长孙冲疑惑道:“陛下难道看不出来?”、
长孙无忌轻声叹息:“陛下当然能看出来,只是太子终究是陛下长子,是以陛下心中依旧留存一丝念想,不想跟太子兵戎相见。”
“太子也是聪慧,行事有所分寸,没有完全跟陛下闹翻。”
很多时候,长孙无忌也是挺佩服太子的。
毕竟相对于陛下麾下猛将如云,人才济济,太子李承乾的实力,实际上是很单薄的,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陛下偏爱魏王,以至于魏王党势力扩张,比之东宫更甚。
而太子这边的人,多数都是陛下的人,太子自身人才匮乏,没几个可用的。
可偏偏是东征后,太子迅速崛起,掌控辽东,拥兵洛阳,更是造出火炮拿下潼关。
一桩桩,一件件,是在脱离陛下之外独自成长。
没有猛将,就开讲武堂,一大批忠诚之士追随。
长孙无忌从来没有小看过太子的讲武堂,如今太子麾下军官,尽皆出自讲武堂,忠诚之高毋容置疑。
神武军那些化外蛮子,也被太子操练得有模有样。
朱雀大街上面对的可是金吾卫,即便是长期巡守长安城,比之其他禁军略差,可毕竟是十六卫之一,亦是大唐顶尖精锐了。
太子的神武军,却能以少胜多。
哪怕是尉迟敬德跟程咬金领羽林卫去了,也依旧是不逞多让。
长孙无忌也是从这方面看出太子的野心。
把军队操练到这般实力,太子怎会安安稳稳的等候继位。
陛下跟太子之间,迟早会有一斗。
太子赢,则陛下移居大明宫。
陛下赢,则太子废。
哪怕陛下再怎么不想废太子,到了那等局面,已经是由不得陛下了。
长孙冲有几分犹豫,思索了半晌,才开口道:“父亲,不若是我们支持太子吧。”
长孙无忌很是诧异:“你觉得太子能赢?”
长孙冲开口道:“若有父亲之助,则太子赢面过半。”
长孙无忌皱眉:“为何会如此作想?”
明明儿子跟晋王关系好,怎么到这个时候想着要支持太子。
长孙冲面色有些为难,略带尴尬的口气说道:“晋王那边,似乎在宫里,有些特别的事情。”
“若是陛下知晓了,怕是这太子位,很难落到晋王头上。”
这个事情,也是长孙冲偶然之下得知。
先前是在跟李治有次聊天时,李治不慎说漏了嘴,长孙冲当时没有追问,不过事后就派人去调查。
不多久,就查到了晋王似乎在宫中,有些特殊的情况。
若是换了其他人,肯定就查不下去了。
然长孙冲可是长孙无忌长子,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宫廷里对别人来说很麻烦,对他来说不算多大的事。
小时候长孙冲几乎都是在宫城里长大,自然有些关系跟朋友。
李治跟武才人的事情,就这么浮出水面。
得知这个消息后,长孙冲大惊。
这可是陛下的才人啊。
虽说就大唐来说,除了皇后外,也就只有四位贵妃,才能勉强算得上小马妈,才人这种自然算不上。
可不管怎么说,都是陛下的女人。
这要是被陛下知晓了,晋王又怎么能登上太子位。
届时,所做一切,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长孙冲甚至是怀疑,魏王早就知晓了这个事情,只是当做把柄,一直没有对晋王发难而已。
毕竟现在魏王的大敌是太子,去搞晋王没有什么意义。
若是太子倒下,魏王再以此事发难晋王。
这太子位,最后岂非是要属于魏王?
那他长孙家怎办。
魏王上位,意味着五姓七望得势,关陇门阀就要落寞了。
原本关陇门阀的底蕴就不足,这被压下去,想要再上来,可就难了。
“我当是什么个事,原来是这个事。”
“你且不用担心,此事陛下早就知晓了,并未算多大的事。”
长孙无忌听完,笑呵呵的说道。
长孙冲一愣,下意识道:“陛下早就知晓了?”
“陛下没有怪罪晋王?”
长孙无忌大气的摆摆手:“不过是个才人的名分,这对于陛下来说不算什么,况且晋王跟那武才人之间,也没什么出格的事情。”
“不过是关系好些罢了,没甚影响,至于以后,那就以后再说。”
这样的话,其他朝代很难想象。
可在风气开放的大唐,还真不叫多大的事。
在经历五胡乱华后,很多胡人转成汉人,学汉家礼仪,说汉话。
但有些习俗却没那么轻易的改变。
要知道在匈奴时期,匈奴可汗妻子死了兄弟儿子继承,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大唐虽没那么荒唐,可在这等上,看得不算太重。
李治也不想想,宫廷是什么地方,是他随便做什么事情,都能瞒住的吗。
或许日后的大唐有可能,但绝对不是现在的大唐。
宫城里的风吹草动,多的是人暗中禀告给陛下。
早在李治第二次会面武媚娘的时候,消息就已经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只是李世民没有太过在意。
对这些方面,李世民本身也不是很在乎的人。
只要不捅破,坏了皇家颜面,李世民就懒得管了。
李世民也知道,李治或许跟武才人有些情投意合,可还没发生什么实质性的行为,每次会面的时间也很是短暂。
“可是如果魏王那边知晓了。”
“届时.”
长孙冲有些担忧。
长孙无忌很是无所谓。
或许是他把这个儿子照顾得太好了。
“放心吧,你也不想想,当初太子都豢养乐童了,也不过是陛下几马鞭,真要立晋王为太子,这个事情自也算不得事。”
“魏王那边就算是知晓了来发难,也不会干涉到陛下立太子的心思。”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我知你想再进一步,然我们必须是要站在陛下这边。”
“太子那边,不要掺和进去,若太子败,则有大难。”
“若太子胜,也无需担忧,太子要坐江山,也是要对付五姓七望的,只要对付五姓七望,就少不了我等关陇门阀。”
“就算是受到的器重差一些又如何,难道能影响到我长孙家的荣耀吗。”
“朝事上,少操心一些,也不是什么坏事。”
“有些位置,没那个你才干,可不是好做的,你只要看到了其中的权力,却没有看到个中的艰难。”
“这朝野上下,要说功劳才干,谁能比得过房公,可你没看到房公综理朝政,殚精竭虑的样子。”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有些感慨。
他的才华,自然是不如房玄龄的,凌烟阁第一功臣,名不副实。
即便是在政务上,虽说他是尚书右仆射,实际上六部里很多事,还是房玄龄这个尚书左仆射在干。
长孙无忌能看到房玄龄经常加班苦干的样子。
自家儿子什么水准,长孙无忌是知晓的。
对于陛下跟太子的事情这么积极,无非就是想获得更多权力。
可身处高位的长孙无忌更是明白,权力跟责任是对等的。
就算是把房玄龄现在的工作交给儿子去干,他能干得好吗。
既然干不好,那去冒风险博个从龙之功干嘛。
到了长孙家如今的地位,再多的功劳,也很难更上一步了。
“是,孩儿谨遵父亲教诲。”
长孙冲心里是有些不甘心的,毕竟他也不想总是活在父亲的阴影里。
也想自己干出一番事业,干出一番成绩来。
这或许是大多数二代的想法,证明自己。
好在,长孙冲算是个乖孩子。
懂事,听话。
哪怕是心有不甘,但也不会做出违背父亲的决定来。
——
平康坊。
清河崔氏长公子崔盛玉,正跟范阳卢氏长公子卢志杰密谈。
“魏王靠不住了。”
“依我看,即便是太子败于陛下,亦是不会立魏王为太子。”
“有长孙司徒的支持,晋王被立于太子的可能性更大。”
崔盛玉皱眉说道,同时还喝了口酒。
这件事让他很烦,这意味着家族多年的投资打了水漂。
当然,只要能选对人,还是能挽回的。
卢志杰有些不解:“陛下不是偏爱魏王吗,若太子败,按照法理亦是魏王。”
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毕竟陛下对魏王的宠爱,曾经甚至超越了太子。
崔盛玉摇头道:“此时非彼时,对于陛下来说,他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是太子继位后,格杀魏王跟晋王。”
“还是魏王继位后,格杀太子?”
“陛下不想看到兄弟残杀,则晋王便就能入陛下的眼。”
“若是晋王即位,魏王跟太子,皆可活命。”
卢志杰不敢相信:“太子都起兵造反了,陛下难道还要保太子一命。”
“这,这不可能吧。”
崔盛玉笑道:“这有什么不可能的,你且看如今,太子都已经三万神武军入城,前些日子炮轰潼关,现又强行夺取启夏门。”
“陛下已经醒来了,乃至于早作安排于朱雀大街,可却没有让人动手。”
“若陛下一心要除掉太子,早就已经命令羽林卫动手。”
“就算不当场格杀,至少也应该拿下太子吧。”
“然,陛下什么都没做,甚至是默许了让太子监国,只是加强了宫城的城防。”
“这意味着,在陛下的心里,还是想着要让太子继承皇位的。”
卢志杰迟疑问道:“那我们投靠太子去?”
崔盛玉摇头:“不,我们应该支持晋王。”
“太子不需要我们,但是晋王需要我们。”
卢志杰奇怪道:“可晋王已经有长孙司徒支持了。”
崔盛玉冷笑一声:“长孙司徒真的在支持晋王吗,这一点,想必晋王心中清楚。”
“对于长孙司徒来说,晋王,只不过是他的一条退路罢了。”
“若太子败,长孙司徒才会支持晋王上位。”
“现在,那老狐狸可不会愿意掺和进来。”
卢志杰眉头紧锁:“可晋王又如何能脱瘾而出呢。”
崔盛玉胸有成竹道:“很简单。”
“我料定,太子跟陛下之间,必有一战,而这战,大概是要发生在玄武门。”
“太子若想夺取宫城,唯有从玄武门入。”
“近些时日,玄武门值守禁军,已然增了数倍有余,可见陛下心里也有所想。”
“若是太子攻打玄武门之际,晋王率兵救驾,你说陛下会如何看呢。”
(本章完)